爱喝咖啡和开咖啡店,真的不是一回事儿
“每天一杯冰美式,梦想开家自己的咖啡馆。”
许多人因为热爱咖啡,萌生了开店的念头。但现实往往是:“咖啡好喝,生意难做。”开咖啡店远不止是冲煮一杯好咖啡那么简单,它涉及选址、运营、成本控制、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。本文将拆解咖啡创业的理想与现实,帮你看清这个行业的真相。
一、爱喝咖啡≠会开咖啡店
1.爱好vs.生意
爱好者:关注风味、拉花、豆子产地,享受制作过程。
创业者:必须算清楚每杯咖啡的成本、毛利率、日均销量,思考如何盈利。
案例:
一位咖啡师辞职开店,前三个月沉迷于调试完美萃取,却忽略了营销和成本控制,结果日均销量不足30杯,半年后关门。
2.技术vs.经营
会做咖啡只是基础,还要懂:
选址(商圈or社区?租金和客流量如何平衡?)
供应链(生豆采购、牛奶成本、包装耗材)
营销(如何让顾客选择你,而不是隔壁的瑞幸?)
现实:
很多独立咖啡馆倒闭,不是因为咖啡难喝,而是因为算不过账。
二、开咖啡店的“美好想象”vs.“残酷现实”
1.想象:“我的店会成为网红打卡地”
现实:
网红店生命周期短,热度褪去后客流量锐减。
装修投入大(10万+很常见),但复购率未必高。
2.想象:“咖啡毛利高,稳赚不赔”
现实:
咖啡毛利虽高(70%+),但固定成本(房租、人工、设备折旧)占比更大。
如果日均销量<100杯,可能连房租都赚不回来。
3.想象:“做咖啡很自由,不用打工受气”
现实:
开店后,你可能比上班更累:
早上6点备料,晚上11点算账。
员工请假,你得自己顶上。
差评、投诉、平台抽成……全是压力。
三、什么样的人适合开咖啡店?
适合开咖啡店的人
有餐饮经验:懂成本控制、供应链管理。
资金充足:至少准备6-12个月的运营资金。
能接受慢回报:咖啡店回本周期通常1-3年。
擅长营销:会做小红书、抖音,能打造差异化卖点。
不适合开咖啡店的人
纯靠情怀:觉得“开店就能每天喝咖啡、交朋友”。
预算紧张:10万以内别考虑,大概率撑不过半年。
讨厌琐碎事务:咖啡店每天面对的是水电费、员工管理、顾客投诉。
四、如果还是想开,如何降低风险?
1.先低成本试水
快闪店、市集摆摊、咖啡车,测试市场反应。
例如:先在周末租个摊位,看顾客是否愿意为你的咖啡买单。
2.选择轻模式
合作模式:在书店、服装店辟出咖啡角,分摊成本。
线上销售:做挂耳包、咖啡豆电商,降低实体店依赖。
3.差异化定位
不做“又一个精品咖啡馆”,而是找准细分市场:
社区店:主打熟客经济,提供早餐+咖啡组合。
办公咖啡站:针对写字楼,做高效平价咖啡。
主题咖啡馆:宠物友好、自习室结合等。
五、结论
“爱喝咖啡是享受,开咖啡店是修行。”
如果你只是喜欢咖啡的味道,不妨继续做个快乐的消费者;但如果真的想开店,请先问自己:
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?
是否愿意学习经营,而不仅仅是冲煮技术?
能否接受可能失败的结果?
咖啡店可以是一门好生意,但绝不是一个“浪漫的梦想”。理性评估,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“三个月倒闭”的案例。